论文发表 | 铜64标记肽WL12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肿瘤模型中的表达
当前位置是: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论文发表 | 铜64标记肽WL12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肿瘤模型中的表达

文献信息:

2021年3月8日,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,核医学科,国家药监局放射性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,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杨志主任团队的研究成果:“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PD-L1 expression using Copper 64 labeled  peptide WL12 by micro-PET imaging in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tumor model(铜64标记肽WL12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肿瘤模型中的表达)”,蒋金泉同学为本文第一作者、朱华副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。在学术期刊Bioorganic &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上成功发表。平生公司的小动物PET/CT设备( 型号:Super Nova)在论文中提供了重要的小鼠肿瘤PET/CT图像和定量分析。

全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bmcl.2021.127901

 

文章摘要:

PD-L1作为免疫治疗的指示性生物标志物,在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的临床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放射示踪PET成像可以实时、定量、无创地评估肿瘤中PD-L1的表达。在这里,我们报道了一个铜-64放射性标记的NOTA-WL12, 64Cu-NOTA-WL12,并初步评价了其在非侵入性检测PD-L1表达中的应用。64Cu-NOTA-WL12的放射化学产率(>90%)、放射化学纯度(>98%)和比活性(20 MBq/nmol)较高。64Cu-NOTA-WL12具有较高的体外稳定性和对PD-L1的高亲和力(KD≈3.012 nM)。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/计算机断层扫描(micro-PET/CT)显示64Cu-NOTA-WL12在肿瘤中特异性聚集并表达PD-L1。所有结果表明,64Cu-NOTA-WL12在PD-L1表达水平的无创评估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。

 

实验方法:

带有CHO-hPD-L1肿瘤或CHO肿瘤的NOD/SCID小鼠通过静脉注射200 µL64Cu-NOTA-WL12(7.4 MBq)。在PET扫描前,小鼠在3%异氟烷麻醉下,扫描时保持1.5%麻醉。注射后0.5、1和2小时进行静态PET/CT成像。为了阻断实验,带有CHO-hPD-L1肿瘤或CHO肿瘤的NOD/SCID小鼠共注射了7.450μg的WL12. 注射后2小时进行静态PET/CT显像。CHO-hPD-L1肿瘤可在注射后30 ~ 120 min内显示,而CHO肿瘤看不见。当与WL12共注射时,64Cu-NOTA-WL12在CHO-hPD-L1肿瘤中的放射性积累减少(图4A)。

 

结果:

通过绘制兴趣区域(ROI)进行图像分析。64Cu-NOTA-WL12的摄取值分别在30分钟、60分钟和120分钟p.i.时被定量为血、脑、肺、肝、肾、结肠、骨、肌肉和肿瘤的标准摄取值平均值(SUVmean)。64Cu-NOTA-WL12在CHO- hPD-L1肿瘤中30分钟、60分钟、120分钟的SUVmean分别为1.410±0.058、1.780±0.171、1.447±0.143。与WL12共注射时,120min p.i,该值下降82.9%至0.227±0.012(图4C)。64Cu-NOTA-WL12在CHO肿瘤中30分钟、60分钟和120分钟的SUVmean分别为0.423±0.035、0.377±0.032和0.257±0.015。与WL12共注射时,120min时,该值维持在0.250±0.017。120min内,瘤肌比和瘤血比均增加(图4D),说明最佳成像时间点为120min。

A:CHO-hPD-L1肿瘤

B:CHO肿瘤

C:CHO细胞中64Cu-NOTA-WL12的SUV值

D:不同时间点的瘤肌比和瘤血比

 

结论:

综上所述,与以PD-1/PD-L1为靶点的基于抗体的放射示踪剂相比,64Cu-NOTA-WL12能够在注射后1天内特异性检测PD-L1在肿瘤中的表达,这与临床工作流程一致。64Cu-NOTA-WL12具有较高的放射化学产率和放射化学纯度,对PD-L1具有较高的亲和力,并在PD-L1(+)肿瘤中特异性聚集。与类似的64Cu-DOTA-WL12相比,放射性示踪剂64Cu-NOTA-WL12显示出更高的放射化学产率和与PD-L1相当的亲和力。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,64Cu-NOTA-WL12是一种用于PD-L1检测和治疗反应监测的无创PET策略。

 

使用设备:

Super Nova® Micro PET/CT(III 代外观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