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发表 | 靶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新型PET探针的制备及其肿瘤特异性分子显像
当前位置是: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论文发表 | 靶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新型PET探针的制备及其肿瘤特异性分子显像

文献信息

近日,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,核医学科,国家药监局放射性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,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朱华研究员团队和贵州大学医学院合作的研究成果“靶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新型PET探针的制备及其肿瘤特异性分子显像”在学术期刊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上发表。平生公司的Super Nova® PET/CT 产品在论文中提供了重要的小鼠肿瘤PET/CT图像和定量分析。

 

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为朱华研究员。

 

 

文献背景:

血管紧张素转化酶(ACE)2是ACE的同源物,二者均属于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研究表明,ACE2的上调表达可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。ACE2的高表达给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,且ACE2的高表达给透明细胞肾细胞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,且ACE2在体外和ccRCC 临床前动物模型中均具有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。因此,ACE2有望成为肿瘤诊疗的一个新靶点。此前,多种ACE2的特异性肽类抑制剂被报道,而DX600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。基于前期工作,本研究以ACE2特异性肽类抑制剂为前体,借助其与偶联的双功能螯合剂1,4,7,10-四氮杂环十二烷-1,4,7,10-四乙酸进行68Ga放射性标记,获得分子探针68Ga-DOTA-DX600,并对其进行生物学评价和Micro PET/CT显像,初步探究其在肿瘤靶向诊疗中的应用前景。

 

材料与方法:

Micro PET/CT成像,仪器购自平生医疗科技(昆山)有限公司。
 

正常BALB/C 裸鼠于右上肢腋下接种稳转的宫颈癌Hela-ACE2细胞(106个/0.1ml)待肿瘤长至0.7-1.0cm 时进行实验。正常KM鼠以及荷瘤裸鼠均在尾静脉注射约7.4MBq/200μl 放射性药物。KM鼠(n=3)于注射后30、60和120min 进行显像,荷瘤裸鼠(n=3)于注射后30和60min进行成像,观察68Ga-DOTA-DX600在2种小鼠体内的放射性分布情况。封闭组(n=3)除注射放射性药物外,还注射100μgDX600;脱氧葡萄杨(FDG)组(n=3)作为阴性对照组提前6h禁食,尾静脉注射FDG7.4MBq/200μl;封闭组与FDG组采集时间均为60分钟。显像前及显像过程中均使用体积分数2%异氟烷对小鼠进行麻醉。PET单次扫描时间为900s,图像使用Avatar软件进行显像,对主要脏器进行感兴趣区(ROI)勾画,记录勾画区域的最大标准摄取值(SUVmax),并计算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SUVmax比值(即靶/非靶比值)。

 

 

实验结果:

 

 

68Ga-DOTA-DX600 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。正常KM鼠的MicroPET/CT显像(图1)显示探针主要浓聚于肾脏和膀胱,表明该探针主要代谢途径为肾脏。生物分布结果(表1)显示放射性活度在脑部和肌肉的摄取较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