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户论文发表 | 槲皮素对生长期小鼠峰值骨量和脏器病理学的影响
当前位置是: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文献信息

近期,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、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等单位的研究成果“槲皮素对生长期小鼠峰值骨量和脏器病理学的影响”在杂志《西部医学》上发表。平生公司的离活一体CT(NEMO)在论文中提供了小鼠股骨图像和定量分析。

 

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为陈克明主任;第一作者是王龙飞。

 

 

文献摘要

目的:探究槲皮素对生长期小鼠峰值骨量和脏器病理学的影响。

 

方法:将40只SPF级C57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(Control)、槲皮素低剂量组(Q-20)、槲皮素中剂量组(Q-40)和槲皮素高剂量组(Q-80)4组,每组各4只。Q-20组、Q-40组和Q-80组分别每天灌胃20、40和80mg/kg槲皮素,Control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。给药6周后取材,分别观察脏器系数、主要脏器病理学切片、骨组织病理学切片、分析Micro CT 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。

 

结果:槲皮素组主要的脏器系数与Control组相比,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;脏器病理学切片未发现明显的病变和毒副作用;骨组织脱钙切片Q-20组与Control组相比,脂肪细胞较少,骨小梁比较连贯和整齐;Q-20组、Q-40组和Q-80组的小鼠与Control组小鼠比较,数值在Tb.BMD、Tb.N、Tb.Th、Ct.BMD和Tb.BV/TV均有增加,但是Tb.Sp数值均有减少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;Q-20组的OSX、COL-1、Runx-2与BMP-2的表达最为明显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0.01)。

 

结论:槲皮素可能是通过增加骨密度、改善骨微结构、促进骨形成、从而提高峰值骨量,并且对脏器没有明显的副作用。

 

实验方法

Micro CT 分析

小鼠取材时,每组随机挑出6根左侧股骨固定在4%多聚甲醛中。固定好的样本存放于4℃冰箱内。实验时,用镊子取出样本并用纱布擦走多余的液体后,用干净的纸巾将样品包裹放入Micro CT(平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)样品舱中。扫描后得到大量层切图片,再经重建软件进行3D重建,截取最大剖面图与横截面图。选择骨骺线下1~1.5mm 处为感兴趣区进行分析,得到分析区域松质骨的骨形态参数。选择骨骺线下2.5~3mm 处为感兴趣区进行分析,得出该区域皮质骨的骨形态参数。得到横截面图、最大剖面图以及骨形态参数包括骨小梁骨密度(Tb.BMD)、骨小梁数(Tb.N)、骨小梁分离度(Tb.Sp)、骨小梁厚度(Tb.Th)、骨体积分数(Tb.BV/TV)和皮质骨厚度(Ct.Th)。

 

实验结果

Micro CT扫描及分析

股骨正中剖面图(图4)显示,与Control组相比,给药组的松质骨比较致密,骨小梁数量增多,骨小梁间间距较小,骨小梁与骨小梁间的连续性与延展性较好。其中Q-20、Q-40和Q-80组股骨松质骨的骨微结构与Control组相比骨小梁数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,骨小梁的连续性和延展性也有明显的改善,其中可以明显的看出Q-20组量的骨小梁数目最多,连续性和延展性也最好。从骨小梁横切图(图5)显示,Control组小梁比较稀疏,Q-20、Q-40和Q-80组与Control组相比更加紧密,其中Q-20组最为紧密和粗大。从骨小梁3D图(图6)看出Control组骨小梁数目明显较少,Q-20、Q-40和Q-80组骨小梁数目明显较多,其中Q-20组数目最多。从皮质骨3D图(图7)和皮质骨横切(图8)未发现Q-20、Q-40和Q-80组与Control组的明显差异。通过比较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骨形态参数,发现Q-20、Q-40和Q-80组的小鼠与Control组小鼠比较,数值在Tb.BMD、Tb.N、Tb.Th和Tb.BV/TV均有增加,但是Tb.Sp数值均有减少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,其中Q-20组效果最好,骨形态参数具有显著差异(P<0.01)。数据中Ct.Th并无增长趋势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见图9。